【創新背景】
邯鄲市位于河北省南端,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一個市區人口超百萬的“特大城市”。邯鄲市有各級各類學校共五千多所,2007年7月,邯鄲市政府向社會承諾:“3年內實現城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打造無擇校城市”,2009年,邯鄲主城區中小學片內生入學率達到98%以上,擇校熱得到有效解決。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時,邯鄲市教育局局長趙浩軍認為,實現“無擇校城市”的目標,僅初級均衡的表層,深度的均衡是學校內涵的均衡,推進教育教學質量整體均衡才是終極目標。因此,2009年,邯鄲市掀起“校本革命”的帷幕,從“內涵”再出發,聚力師資、聚焦課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的縱深發展。
【具體措施】
(一)聚力師資:師資交流制度化,師資培訓“實戰化”
邯鄲市各學校大力推進師資團組建設:其一,盟校團組,借助名校師資,教師跟隨名師學習、研討;其二,學科團組,以學科為單位組建教師團組,集體備課、評課、說課,學校的評價導向由獎勵個人到獎勵學科團組。同時,為了推進師資團組均衡,邯鄲市大力推進包括班級、學科、盟校團組三種形式教師交流形式,兩所學校在盟校團組模式下,實行定期的校長、教師交流,并統一教學進度、管理制度和質量考核,實現優質校拉動薄弱校發展。
在教師培訓上,邯鄲市投入大量資金開展“實戰式”培訓,利用“中國名校共同體”資源,邀請知名專家現場作課、說課、評課,用體驗式培訓,提高教師創建新課堂的能力。
邯鄲在全市選取部分學校作為創建新課堂實驗學校,采用專家采取專家包校、名校幫扶、跟進指導等方式,深入開展課改實驗,培養一批新課堂“種子”教師。在此基礎上,以實驗學校為新課堂培訓基地,帶動區域教師共同發展。
(二)內涵發展:推進各學校走校本發展道路,開展“校本革命”
為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均衡,邯鄲在全市中小學推行以理念革命、校長革命、師本革命、生本革命、課業革命、評價革命6項革命為主要內容的“校本革命”。其中,課業革命是這個改革活動的核心,課業革命要求學校課堂解放學生、解放教師,因此,邯鄲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創建新課堂”活動,新課堂指鼓勵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法,并取得當堂良好效果的課堂模式。同時,推出創建新課堂三步驟:第一步,探索創模,借鑒先進經驗,探索以教師“導學”、“助學”為指向的教學模式,以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為核心的學習模式,以“學”為主線的課堂結構模式。第二步,應用踐模,利用一個學期的時間,形成富有學校特色的典型新課堂教學模式。第三步,提煉推廣,改變統一固定的教學模式,提倡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學段、不同課型的特點,以及地域、師資和生源差異,探索創建不同的模式。
(三)學生發展:“十個一”——素質教育的邯鄲路徑
在學生發展上,邯鄲市開創了“十個一”的發展模式,將素質教育的目標具體化到十個方面,即一流好品德,一身好習慣、一股好精神、一種好能力、一副好口才、一門好才藝、一生好體魄、一手好書法、一方好人氣、一個好成績。在為每個學生確定了全面發展的目標和提供了發展空間的同時,每個學校還可從中選取突破點,形成自己的特色。
【實施效果】
首先,是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尤其是薄弱學校的教師,通過師資團組和大量的教師培訓,在教育教學能力和實施新課堂能力上有了長足進步,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拉動了所在學校的發展進步。
其次,是學校走上特色發展道路。邯鄲市眾多學校在這場改革中紛紛尋求特色發展,開創校本特色的課程、教學法等,如鐵路小學的“2131”教學模式、前進小學的目標導學法、先鋒學校的“雙責三步四環多態”等。
最后,是傳統課堂向素質教育新課堂轉變。學校中不僅設置了多樣化的課程,傳統課程中也采用了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符合時代發展的教學方法和課堂組織模式。
【制度創新】
邯鄲市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在初步均衡的基礎上深化發展,敢于突破傳統,通過走內涵式、多樣化的義務教育發展路徑來達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