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大學應該追求“高格”

          首頁 > 

          地方

           > 內蒙古

           > 大學應該追求“高格”

          大學應該追求“高格”

          近日,幾則新聞讓大學蒙羞。一是,據中紀委網站及官方通報,今年以來已有31名高校負責人被調查,平均每8天1名;二是,某高校“后EMBA”班規定,官員如果能推薦3名企業家學員,60多萬元學費可以減免;三是,92歲高齡的國家科技最高獎獲得者吳良鏞院士站著35分鐘講完以“志存高遠身體力行”為題的報告,臺下坐著的首都多所高校新入學的研究生趴倒一片睡大覺。

          讀罷以上新聞,不僅令人憂思,我們的大學怎么了?

          大學承擔著育人、科研、服務社會等重任。大學是知識的圣殿、道德的高地,為人們所仰慕,常常引領時代潮流和社會風氣。然而,現實并不這么樂觀。

          現在,一些高校負責人忘記了自己的使命和責任,過于浮躁和功利,自己都跌入違法亂紀的深淵,還怎能奢望他們教書育人?更談不上“好老師”了,他們給學生們樹立了怎樣的“榜樣”?記得筆者讀大學期間,經常看到學校領導、著名教授在校園氣定神閑地散步,名教授登上講臺為本科生授課,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他們教書育人,潛心學問,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不僅桃李萬千,在學子們心中有崇高威望,而且自己也大都享得高壽。

          高校辦高價培訓班,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錢。對于大學,經費當然是必需的,是辦學的基礎,通過辦班來服務社會部分人的需求也屬正常。但是,不能過于看重金錢,被社會輿論冠以“天價培訓班”,金錢所得與名譽損失相較,可謂得不償失。特別是不能鼓勵官員為培訓班拉生源,借用一句不客氣的話:這是在為官員與私人企業家的“幽會”提供場所。

          至于高齡大師站著作報告、年輕學子倒頭睡大覺,不管怎么說,也是青年學生缺乏應有的尊敬師長意識和集體主義思想。學生的言行,一定程度上都與學校相關。學生有成就有榮譽,是學校的光榮;學生行為失范,學校就毫無干系?

          人有人格,大學也有格,而且應該追求高格。歷史上,許多書院、太學、國子監的教師和學生注重修身,關注國計民生,抨擊弊政,贏得“清流”“清議”贊譽。我國先人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西哲也說,大學是寧靜的地方。我國高教法規定,高等學校應當以培養人才為中心。

          培養人,首先是塑造靈魂,其前提需要教師的言傳身教,行勝于言,大學負責人、教師本身“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實學識”“要有仁愛之心”。有這樣的好老師,才可能育出好學生。

          大學在世人心中的形象怎么樣,取決于大學的負責人和教師。大學教職員工都追求高境界,大學自然就登上高格。選擇了在高校工作,就選擇了高追求,畢竟,大學是社會的“高地”。(柳青河)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