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是我國儒學先師孔子第2565年誕辰日。在這天和地穆之日,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重點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總課題組面向全國中小學,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內容設置建議。這是教育部頒布《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后,國內首個解讀性工作指導意見,針對中小學階段傳統文化教育的教育理論、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政策措施等,提出了執行方案和工作建議,指導各地區中小學深入推進傳統文化進課堂創新實踐。
該文件全稱為《關于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建設的工作建議》,在總結教育部“十一五”“十二五”十年的專項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在學科教育理論方面,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概念界定應包括“國學經典”“傳統藝術”和“民俗文化”三部分,在教學之中,既要注重傳統文化精神“仁、義、禮、智、信、忠、孝、勤、公、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愛國”等內容的關聯性研究,同時也要注重傳統藝術和民俗文化對青少年審美取向和愛國主義情懷的積極作用。
在教育目標方面,明確傳統文化培育青少年完美人格的正面作用,學科教學目標應定位于通過傳統文化培養青少年“良好的行為規范、深邃的哲學思想、質樸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審美情趣”,學科要建立的是中國式人格教育課程體系。
在教學內容方面,基礎教育低年級段建議選取《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聲律啟蒙》等啟蒙讀物和韻文讀物,同時輔以《中國農歷與節日》《中國剪紙》《京劇臉譜》等相關傳統文化內容。在基礎教育中年級段,建議選取《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儒家文化經典課程,并輔以《茶文化》《傳統書法欣賞》《傳統繪畫欣賞》《傳統音樂欣賞》《中國建筑美學欣賞》等傳統藝術相關內容。在基礎教育高年級階段,建議選取《古文觀止》《孫子兵法》《道德經》等諸子百家思想和文學藝術修養等課程,并輔以《傳統曲藝欣賞》《玉文化》《瓷文化》等內容,構成我國傳統文化完整課程體系。
在政策保證方面,建議各省教育主管部門每周最少安排一個課時進行學科授課,并提供教材和師資培養專項財政支持。《意見》最后建議,各地區傳統文化校本課程建設可以參考“十二五”教育部規劃《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課題研究成果和相關課程序列及規劃。
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重點課題是目前教育學領域國家級研究項目,著力于當代社會教育最急需面對和解決的重要課題,歷來以提供具有國家政策決策參考建議、產生重大社會影響的學術成果而著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作為“十二五”階段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之一,旨在落實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文件精神,針對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學科理論、課程構建、政策保障、教學資源建設等問題提出了詳盡、實用的工作建議,以指導各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及中小學校開展扎實有效的傳統文化課堂教學工作。
同時,該課題組以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為其教材研發基地,即將完成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社區教育、海外漢文化教育等六個方向、近800冊專業教材研發工作,此舉意在填補我國傳統文化教育教學資源的空白,解決學科教學的關鍵問題,為民族文化偉大復興夯實基礎。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