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腳底繭子都裂口了,我在假期給媽媽洗腳”、“我的感恩作業是給爸媽做飯”、“我給奶奶洗衣服啦”……張家口宣化區侯家廟小學四年級一班暑假開學第一堂課上,學生們爭先恐后地匯報自己假期感恩作業。感恩教育是侯家廟小學的特色教育課程,也是宣化區“一校一品”特色教育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宣化區按照“學校有特色、學生有特長”的辦學理念,全面推進“一校一品”,注重實踐,讓校本課程“上課表、進課堂”,全面構建“規范+特色”的辦學模式,中小學和托幼機構已經形成了學生社團教育、人文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國學教育、幸福教育、感恩教育等一大批具有多元性、地域性的特色文化課程。侯家廟小學成功承辦全市“感恩教育現場會”,校本教材《感恩》在首屆“市校本課程研發成果”評選中榮獲一等獎;而閣西小學也有自己的特色教育。在一間教室里,講臺上用幾把椅子拼成了一張床,上面躺著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一名學生用口技形象地表演著大風肆虐,一位背著“柴火”的“老人”從教室外走進來,小男孩忙起身接過“老人”手里的“柴火”說:“父親,床已經不涼了,您趕快歇息吧!”這是三年級二班學生們在表演“黃香溫席”的故事,每天,閣西小學都會上演這樣的故事。據了解,學校以國學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校本課程《國韻含香》獲得了省校本課程評比一等獎,并作為示范課程在全省推廣。
宣化區還堅持把課程滲入學生的生活實踐當中,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入社會、走向大自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前,全區的特色教育日趨完善成熟,逐漸形成了“一校一品”特色教育遍地開花之勢:宣化區被評為“國學教育示范基地”、“河北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試驗區”。校本課程27項成果獲市級獎勵,21所學校校本課程選入《市校本課程集粹》。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