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某某案庭審引發高度關注,其母夢鴿為了證明兒子無罪四處奔走。在30日晚11時19分,“思想匯聚人生”在微博推薦了一封信,標題為《一位父親給夢鴿的信》,這封信稱將李某送上法庭的不是楊女士,不是公訴人,而正是他的母親夢鴿女士。截止記者發稿時,這條微博已經轉發達3萬多次,評論4千余條。
來的早不如來的巧。正當全國中小學生開學之際,“給夢鴿的信”就是最好的“開學第一課”,天下父母不妨多讀幾遍。
這位父親理解夢鴿的“作為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候那種不惜代價的救子心理”,但同時也指出夢鴿驕縱放任李某某。“作為一名父親,在我兒子未滿18歲前,我不會給他買車,不會讓他開車上路違章幾十次還找人幫他擺平,更會以身作則的告訴他不能酒后駕車。”連續五句“作為一名父親……”以最樸實的道理告訴天下人:把李某某送上被告席的不是楊女士,不是法院,而是夢鴿,他的母親。
這條長微博之所以在網上瘋傳,正是因為它不僅說出了相當一部分網友的心聲,更觸動了為人父母最柔軟又是最脆弱的內心。“夢鴿,您的兒子不滿18歲就打人被勞教,出來后您又給他買了輛新車,在他眼里,被勞教不是懲罰,相反還能得到獎勵。”……這幾聲“夢鴿”,比用巴掌狠狠地打在對方的臉上更有麻辣感、刺痛感,入木三分,直擊心靈。不知夢鴿看到后有何感受?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善良、堅強、負責、樂觀、優秀等等,但是,有些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往往更多的是溺愛,尤其在品德教育方面非但無所事事,甚至成為孩子學壞的反面教員。 一段時間以來,夢鴿鉚足了勁為李某某免除刑罰,竭盡折騰之能事,遭到網友吐槽。作為一位母親,人們能理解她的心情。但作為一位公眾人物,應該有所反思與敬畏,檢討家教上的缺失,有所為有所不為,為天下母親做出榜樣。
“給夢鴿的信”蘊含對孩子負責、對社會負責、對未來負責的核心價值。不僅僅是寫給夢鴿的,更是寫給天下父母的。小時候經常聽老人們講一故事:一個人犯了死罪,臨行刑前提出要見一次母親。就在母親把他抱在懷里時,他一口咬下他母親的乳頭。他說,如果母親將他教育成人,就不會走上不歸之路了!聯系到這封信,希望每個做父母不妨攬鏡自照,看看自己是平時如何教育孩子的。更期待李雙江夫婦冷靜下來,能夠通過細讀這封信,找回自己的社會責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