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每年的現場招生咨詢或網上招生咨詢中,考生關心最多的就是某某高校去年或近幾年在本省(區市)的錄取平均分或最低分等,以為只要有了這些分數線,就可以穩操勝券了,其實如何分析這些數據也不可小視,正確理性的分析會讓考生填報志愿事半功倍。
第一,分析近年來本省(區市)各批次的錄取控制分數線。
研究各批次的錄取控制線,找出這幾年之間的差距,也就是找出一個參數,這樣就能避免只看絕對分數,忽視相對分數的變化。下表是某省近三年來的文、理錄取控制分數線的對照情況。
時間 層次 文史類控制線 人數 理工類控制線 人數
2001年 本一 537 5059 572 20760
2002年 本一 539 4737 571 19586
2003年 本一 531 5526 513 20109
2001年 本二 510 10959 533 47416
2002年 本二 505 12308 527 49144
2003年 本二 496 14577 469 51991
2001年 本三 480 19414 500 72702
2002年 本三 430 37642 450 109241
2003年 本三 415 45214 392 119193
2001年 專科 380 50009 410 127215
2002年 專科 350 61967 380 149188
2003年 專科 300 80081 300 177441
從表格的對照我們可以看出,在每年招生人數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文科的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的控制線幾年來相差都不大,其中本科一批相差就幾分,本科二批也在十幾分之內波動,所以,我們可以大膽猜測,如果當年高考試題難度和報考人數與以往保持一致的話,其本一、本二的控制線也不會波動太大。對于理科,從前兩個批次來看,2001和2002年的控制線都比較穩定,2003年本科三個批次的控制線都下降了60分左右,究其原因主要和這一年該省年高考試卷的難度有關,所以我們照樣可以預測,如果當年試題的難度和報考人數與2003年年保持一致的話,控制線則可能與往年相當。
第二,分析近三年來本省(區市)高考各分數段人數。
對那些知分填報志愿的省(區市)的考生來說,還要分析近三年來本省(區市)高考各分數段人數。根據以往的經驗,一些知分填報志愿的省(區市)在公布成績的同時還要通過一定的方式發布文理科一分一檔或以5分、10分為一檔的表。這對于高分段的學生很有幫助,對此要仔細研究,了解自己在本省所處的位置,如果想報考某所院校,再查該校三年來在該省的錄取分數線,看看自己的分數是否在錄取分數線之上。
第三,分析近三年來各高校在該省錄取分數線。
填報志愿前,很多考生都收集了高校近幾年在本省(區市)錄取的數據,包括錄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分文理平均分和分專業平均分,然后以此來作為志愿填報的重要參考。雖然這些數據對考生志愿填報有很大幫助,但是考生在參考的同時還應加入自己的分析、思考。
為什么要對這幾種分數線進行分析呢,這主要是它們對考生的錄取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就作用來說,最低分這一“實線”意味著考生能否進入所填報的高校,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時應充分了解最低分,并且還應當是該高校三年來在當地錄取的最低分;分專業平均分,這意味著考生能在該高校中可選哪些專業;最高分,意味著考生能否隨心所欲選擇專業。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分文理平均分,即如果某考生的考分在該校前三年錄取平均分上下,那該考生被錄取的可能性就會很大。
第四,辯證分析各高校提檔線,留意高峰(大年)和低谷(小年)。
近年來高校的提檔線撲朔迷離,提檔線并不是準確反映該校實力的分數線,它是一條“虛線”,是由學校實力、考生心理、往年錄取數據等諸多因素所反映出來的綜合線。通過幾年數據分析,筆者認為提檔線大致可以表述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直線型,一種是曲線型。
①直線型的院校。一是實力超群(如清華、北大),一是本省(區市)招生量較大的院校。前者是很多人都想就讀的院校,由于報考人多而造就了調檔線呈直線上升,而后者也是一樣,因為招生人數多,許多考生為求安穩,報的也多,也會造成上升。如在北方某省屬的一些普通本科院校近年來分數有上漲趨勢。
②曲線型的院校。所謂曲線型,是指調檔線在相應批次變化較大的院校,這樣的院校在本一批和本二批較好的院校中占多數。變化是永恒的,不變是相對的,在變化中發現規律,在變化中尋求機遇,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下面是2003年填報志愿期間的河北一組數據分析(通過幾所院校曲線變化圖來說明這一問題),以天津某大學1(理)、天津某大學2(理)和浙江某大學(理)從1998年到2003年在河北的調檔線為例,分別用年度為橫坐標軸,以高出該年度該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分差為縱坐標軸(10分為單位)畫圖,如下說明及圖例:
天津某大學1提檔線1998~2002年分別為599、607、543、627、571分,高出本一批控制線分別為40、61、0、56、0分。
天津某大學2提檔線1998~2002年分別為619、610、622、602、634分,高出本一批控制線分別為60、64、79、30、63分。
浙江某大學提檔線1998~2002年分別為618、546、609、640、618分,高出本一批控制線分別為59、0、66、68、47分。
由曲線圖,清晰地觀察到天津某大學1四年來,一年高一年低變化起伏非常大,從趨勢上分析,2003年應走高;而天津某大學2、浙江某大學分別在1999年、2000年和2001年、2002年走高后又走低,根據這個趨勢看,下一年天津某大學2應持平或走低,浙江某大學要走高,這就是高峰和低谷,但高峰年是一年還是兩年或更多年不好把握,多數是一年;而低谷絕大多數就一年,第二年分數走高的可能性較大。
三校2003年實際錄取結果分別是557、587、603分,高出2003年河北省本一控制線44、64、90分,其走勢如上圖,與我們分析的結果相符,也與高峰(大年)和低谷(小年)規律相符。
由曲線圖還可以進一步分析考生的心理特征,大多數考生看數據時避高就低,去年院校錄取分數很高,就會產生今年我的分數還沒有去年錄取分數高,報考該院校肯定不行,老師你再做我的工作也不行,我可不上當的心理。2002年河北有三名理科考生分數分別為621分、617分、599分,筆者建議其報天津大學,前兩名學生很猶豫,而第三名覺得不可能,因為上一年該校分數線為627分,三者都低于該分數線。通過分析判斷,前兩名考生報考了天津大學并被錄取,而第三名報了東北大學,他的理由是從1999~2002年該校錄取線都未超過600分(分別為556分、581分、589分),結果該校2003年在河北提檔線為603分,所以沒被錄取。這就典型地反映了考生避高就低的心理,也從側面反映出平淡處可能充滿了殺機,危險處可能充滿了機遇。辯證的道理蘊含著無限的生機,所以填報志愿時要辨證分析,要把上述數據讀活、讀懂、讀出規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