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昆明:關注留守大學生 搭建勤工助學平臺

          首頁 > 

          地方

           > 云南

           > 昆明:關注留守大學生...

          昆明:關注留守大學生 搭建勤工助學平臺

          關注昆明留守大學生

          與親人團聚,一起鬧鬧熱熱過春節——對學生來說,寒假往往貼有“溫暖、輕松、快樂”的標簽,可是,對一些留守校園的大學生來說,假期則意味著盡自己所能來籌集學費、生活費以減輕家庭負擔,或者通過積累打工經驗,為以后的求職增加籌碼。據大學生愛心家園統計數據,目前昆明各高校的留守貧困大學生達300余人。

          據大學生愛心家園的紀老師介紹,目前,高校學子每年的費用分為學費、住宿費、生活費(簡稱“三費”),其中學費4500元/年,住宿費500—600元/年,生活費2400—2600元/年。大部分貧困大學生的“三費”來源靠父母支付,其中部分同學申請到了“綠色通道”,另一部分貧困大學生則邊打工、邊學習。

          據了解,選擇留守昆明的貧困大學生里,有的父母雙亡或一方亡故,有的親人長期病弱導致經濟困難,有的則是家里遭受地震和自然災害無法回去……他們中不乏學習優秀、能力突出者,他們想在假期打工,自己掙錢減輕家庭負擔,賺取明年的生活費。

          為使這些貧困大學生盡快找到合適的崗位,幾年來,大學生愛心家園開展了“家庭導師”、“校園偶像”、“企業助手”等活動,幫助幾千名留守大學生找到了勤工儉學崗位,解決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費用。今年,為幫助這些留守大學生,本報將和大學生愛心家園一起,為這些留守貧困大學生搭建一個平臺。希望社會上的愛心企業和愛心家庭,為這些留守學子提供一個勤工助學、自食其力的機會。

          愿意為這些貧困大學生提供勤工儉學崗位的愛心企業和家庭,請撥打都市時報新聞熱線5353000,或撥打大學生愛心家園的電話:3576205。本報將安排愛心企業和家庭與這些需要幫助的學子見面,讓大家雙向選擇。

          留守日記

          將打拼進行到底

          今年,隨著社會就業壓力的增大,一些還沒畢業的大學生選擇留守昆明過寒假,放棄了和親人過節團聚的機會,他們或忙與實習,或通過打工鍛煉自己……記者就此采訪了云南民族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的幾名留校的學生,他們的留守生活,忙碌、疲憊,但很充實。

          外省女大學生

          生活費自己賺餓不著

          昆明理工大學的毛敏假期一直在做家教和翻譯。原本打算回貴州畢節過年的,但手上還有事情沒做完,再加上同宿舍一位來自黑龍江的同學春節不回家,她決定留下來陪這位同學留守昆明。

          毛敏學的是英文專業,靠著做家教和翻譯材料,每個月能掙到500—1000多塊錢,她已經一學期都沒有向家里伸手要過生活費了。現在,她做著兩份家教。“每晚上課1小時,每小時25塊錢,過年餓不著。”毛敏說話語氣自信、輕快。家教的時間都是在晚上,她白天都是一整天待在宿舍,“洗洗衣服,看看電影和書。我不喜歡逛街,不過,空余時間太多。我還想找一份超市促銷員的工作。”

          毛敏說也有家在昆明的同學邀請她去過年,但她沒去,因為覺得還是一個人留在宿舍自在。

          “去年寒假遭遇大雪封路就沒回家,兩個春節沒回家了,最怕聽到別人放鞭炮,聽到鞭炮聲就特別想家。”毛敏說,要是手上沒事情做,她還是挺想回家和親人團聚。大年三十,外面餐館都關門了,食堂也沒提供飯菜,幾個沒回家的同學都在超市里買來熟食和水果,在宿舍里一起吃,年夜飯談不上豐盛,但還是挺熱鬧的。

          農村學子

          滿大街尋找打工機會

          和毛敏同在一個校區的哈尼族學生大戈來自西雙版納,才上大三的他假期也沒回家,留在了昆理工白龍校區,“放假回家30天,有二十七八天都是在地里干農活,留在昆明出來找點工作,早早鍛煉一下,對我今后找工作有用。”

          不過,鍛煉自己可不輕松。1月15號期末考試結束后,大戈就開始找打工崗位了。家教、市場調查員、服裝店銷售人員……他嘗試著找了很多工作,都沒有成功。

          大戈平時喜歡打籃球,現在,走在空蕩蕩的校園里,他已經找不到同伴一起打籃球了。“我經常坐公車到南屏街逛逛,沿途看看招聘信息,上網登錄家教信息,回宿舍看閑書等消息,或者去圖書館上上自習。“土木工程系的科目太難了,下學期的科目更難。如果實在沒有打工機會,趁現在多準備一下也是好的。”

          而當夜晚來臨的時候,大戈唯一的消遣就是給家里或者同學打電話聊天,他盡量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眼看著寒假一天天過去,打工的機會也變得渺茫,大戈也很著急,“我很想通過打工鍛煉自己,至于是什么工作,對我來說并不重要。”

          大四學生

          假期實習為求職努力

          這個寒假,云南民族大學新聞系大四學生陶紅衛留在學校,并堅持每天到昆明人民廣播電臺100.8陽光頻率欄目實習。這是他入學期間第一次沒回德宏老家過春節。“聽說電臺將會開辦新欄目,需要招人,我等在這里就是為了最快拿到第一手信息,伺機而動、及時出擊。”陶紅衛說這就是他留昆不回家的原因。

          陶紅衛在電臺實習已經三個多月,寒假期間,他的作息時間是這樣安排的:早上9點到電臺(如果有采訪任務,他可能會更早到達采訪地),等待電臺領導派任務,如果沒有采訪任務,他會在下午6點回校。回到學校,宿舍里兩條同學放假回家送來寄養的金魚就是他的伙伴,“晚上通常看書、上網或者看電影,然后上床睡覺,我把時間都安排得挺滿的,就不會覺得孤獨或者想家。”

          春節放假期間,陶紅衛仍堅持在電臺加班。大年三十晚上,一鍋洋芋燜飯,配著超市里買來的宜良烤鴨,算是在昆明的年夜飯。“其實你別覺得我多慘,我自己一點都不覺得,現在工作難找,經濟形勢也不好,現在多努點力,盡量把事情做好,沒準做著做著機會就來了。” 就讀于新聞專業的陶紅衛希望能進入媒體工作,在電臺實習期間,他不僅在前方做記者,還主動承擔了助理編輯的工作。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