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因生源不足 貴州最后的畬族女校撤并

          首頁 > 

          地方

           > 貴州

           > 因生源不足 貴州最后...

          因生源不足 貴州最后的畬族女校撤并

          “最后的畬族女校”撤并

          3月5日,記者從麻江縣教育局獲悉,因生源不足,不利于集中辦學,貴州唯一一所女子小學――有著22年歷史的麻江縣六堡畬族女子學校正式撤銷,所有學生并入附近中心小學就讀。

          據介紹,六堡畬族女子學校位于麻江縣杏山鎮六堡村,這里是麻江縣畬族主要聚居村寨之一。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畬族人沒有送女童入學的習慣。據當時的一份資料統計,全村89名適齡女童中,有70人沒有入學,只有19人陪弟弟上學,而且只上一、二年級,待到弟弟熟悉環境后,就被父母叫回家幫助干農活、放牛、打柴。

          1989年,在麻江縣政府和教育局的支持下,六堡村在村委會辦公室辦起了一所小學,專門招收畬族女童,這成了貴州省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女子小學。

          “剛剛開始辦學的時候,不管年齡大小,只要愿意來讀書,學校都收。”六堡畬族女子學校創始人、當時的民辦老師趙通會告訴記者,“最小的學生7歲,最大的有18歲。”

          由于學生年齡跨度太大,趙通會把學生分為兩個班,年齡大的一班,年齡小的一個班,由趙通會和另外3名代課老師分別用漢語和畬族語言教學。

          隨后,六堡畬族女子學校學生人數逐年增加,最多時達到175名學生,教師增加到9人,年級則從兩個班增加到1-6年級,還有一個學前班,并有了新校舍。

          據最后一任校長趙華甫介紹,為了傳承畬族民俗文化,六堡畬族女子學校除使用雙語(漢語和畬族語言)教學外,還把畬家歌、畬族粑槽舞、蘆笙舞、腰鼓舞和畬族刺繡引入課堂,利用星期五下午開課,同時聘請當地畬族民間藝人到校擔任民族民間文化輔導員,傳授技藝。六堡畬族女子學校建校22年來,先后為畬族村寨培養了8名優秀女大學生,改變了六堡畬族村寨沒有女大學生的面貌,改變了畬族人“重男輕女”的陳舊觀念。

          近年來,隨著人口出生率的不斷緊縮,人口數的增長得到了控制,六堡畬族女子學校學生數逐年減少,也不再有適齡女童不上學的現象,生源嚴重不足,女子小學失去了存在的實際意義。

          根據麻江縣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規劃,六堡畬族女子學校將撤銷,將該校一到三年級的學生并入距女校1.5公里的申信小學(當地習慣稱為“男校”)就讀,四到六年級的學生并入距該校4公里的隆昌中心小學就讀,原學校校址將由社會組織或個人申請辦農村幼兒園。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