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訊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等“港大”上周陸續來渝召開2012招生說明會,受到了眾多學生家長“追捧”。截至去年,我市已有上百名學生赴港讀大學。“港大”究竟適不適合內地學生去讀?昨日,記者采訪了我市兩名在香港中文大學就讀的學生,作為優秀學生的她倆坦言,由于兩地學制設置不同、文化差異大,在港學習壓力非常大。
“水土不服”之一
學習時間緊凌晨3點才睡
今年畢業于巴蜀中學的女生鄧迦予目前在香港中文大學讀商科。前日凌晨1點,記者聯系上鄧迦予時,她正在寢室看書復習。“我們還有一陣兒才休息,幾乎天天如此,已經習慣了。”鄧迦予告訴記者,在校的學習時間短,學習內容多,主要靠自己自主學習。“香港本地的學生每天睡得更晚。”她坦言,在香港上大學學習壓力也非常大。
學業壓力也是重慶在港求學學生陳郁曉的難題。陳郁曉今年畢業于南開中學,以659分的優異成績考進了香港中文大學,“我現在比起高三、比起在內地上大學的同學,要累很多!”昨天,陳郁曉在電話中向記者倒苦水。
“周圍的香港同學通常都會學到凌晨三四點。”陳郁曉說,“港大”的學習時間比較短,且各種課外活動多,同樣的課程,比如高數,在內地上大學的同學一學期有60個小時來學習這門課,而他們就只有40個小時,只能抓緊一切時間學習。
“水土不服”之二
文化差異大活動22:00才搞
除了學習上的壓力,兩名學生都感到,文化差異大也是大多數內地生不太適應的地方,尤其在作息方面很突出。
鄧迦予說,在港校,因為不會熄燈、斷網,根據個人習慣可以自由安排,大多數本地生屬于晚睡晚起型(根據課表,也可能會早起),大部分內地生生活較為規律(早睡早起),還有比較突出的就是對非學術性質活動的熱衷度,本地生對各種活動都有極高的參與度與熱情,大部分內地生更加看重學術,因此與本地生的交流相當有限。
“我以前的生活很有規律,現在的生活基本沒有規律。”陳郁曉舉例說,學校的很多活動經常是晚上10點才開始,深夜才結束。
“水土不服”之三
語言不適應口語跟不上
而語言的不適應也會時常讓人充滿挫敗感。陳郁曉說,學校同學主要用英語、粵語交流,而內地學生即使英語文化成績較好,但口語很一般,有同學甚至因為語言問題基本不與同學交流,身邊不少內地學生因此常常抱怨,有的甚至會因此變得消沉,不過,她會努力調整自己,更好地適應港校的生活。
“不管說得好不好,但至少要敢于說。”而鄧迦予則是選擇跟香港本地生住一個寢室,克服語言難關。她告訴記者,雖然一學期快結束了,自己目前仍處在一個探尋學習與生活平衡點的磨合階段。
師姐傳經
學生不自信不適合讀“港大”
“對自己不自信,受到一點打擊就會消沉的人,不適合到香港上大學!”陳郁曉說,在她身邊,就有因為不自信而自卑消沉的內地學生。因為在港校,學習成績好、參加各項活動都得心應手、家庭條件優越的優秀學生比比皆是。有些內地學生可能在中學時是優秀學生,但到了香港高校之后,就會顯得非常普通,因此,自信很重要。她還說,自己沒有獲得學校的獎學金,一年的學費是10萬港幣,一個月的基本生活費在3000港幣左右。如果家庭沒有經濟能力支撐,在港校的學習生活壓力也會很大。
“選擇到香港上學前,先結交學長學姐,充分了解校園情況。”鄧迦予也提醒同學們,報考之前,要自我定位,明確目標,綜合個人情況確定是否要報讀港校,避免盲從。尤其要看自己是否有極強的適應能力與自理能力,是否能夠開放地接納新事物。
專家提醒
報讀“港大”要考慮四因素
面對近幾年來的“港校熱”,市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港澳17所高校招收內地生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隨高考志愿填報,以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為代表,考生只要填寫統招志愿即可,無須另行向學校報名或提交入學申請表;另一種是自主招生,大部分港澳高校都要學生進行書面或網上申請。
“錄取過程中,學校會優先考慮申請人2011年的高考成績、高考英語成績、申請人在面試中的綜合表現,擇優錄取,并且較為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此外,香港的各所大學普遍對英語水平有所要求,學生要得到學校要求的分數才能拿到面試資格。”該負責人提醒,并非所有考生都適合報考香港高校,要綜合考慮高考成績、英語水平、經濟條件以及個人適應能力等4個因素。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