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對于進入“小升初”模式的家長高女士來說,可謂最為兩難的一天。
作為“次牛娃”的家長,高女士本周初接到一所民辦初中的電話,兒子被學校相中,要家長拿證書、獎狀的原件去學校做一個“約定”,截止日期是21日。
“就相當于被學校定掉了。”高女士說,這本來是一件很讓人高興的事,但同時也帶給她更大的糾結。因為高女士更有興趣的另一所學校遲遲沒有消息,“如果和這個學校約定好,押了證書,另一個學校到時候再要看證書原件,我們豈不是沒機會了?這個‘約’,是去呢,還是不去呢?”
家長踏破熱門學校門檻,同時,學校也在搶生源中“暗戰”
“押證書約定”這種形式,似乎是每年民辦學校招生時心照不宣的模式
家長劉女士也有高女士同樣的煩惱:“現在因為各家爭搶激烈,有先后,但如果行動時間一致,就不存在這種糾結了,對我們來說,實際的選擇度更大。”
家長陳女士說,她覺得這種方式也未必不好。比如自己原本還在兩家學校之間搖擺,一家來消息了。“早點定下來,就了卻一件事情,速戰速決。現在看看,定下來的這家學校也不差。就像談戀愛,對上眼就領證,雙方心里都踏實。”
這邊家長抱怨學校招生行動早“搶生源”,那邊學校表示這是“保證生源”的無奈之舉。
一位民辦初中招生負責人透露,學校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自主招生名額,往年不少學校也采用這個“約定”模式。
“這是學校和家長之間的一個約定俗成。這種選擇是雙向的。”該負責人透露,對每一位有“約定”意向的家長,都會反復確認,是否已經考慮好,學校也很擔心家長反悔,特別害怕模棱兩可的家長。“有些家長,約定以后又這山望著那山高,跑掉了,這是誠信問題,對學校也是一種傷害,學校也會采用一些自我保護的辦法。”
昨天,記者從杭州市教育局了解到,下周初,教育局將對今年的民辦初中招生發布具體細則,會對“面談”制定一些標準,而各民辦初中會在這些標準的基礎上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制定具體的面談方案,這些方案也會在近幾天公布。
高女士的兒子成績拔尖,證書獎狀都很拿得出手。近一個月前,她就向三個心儀的學校投了簡歷。本來她對兒子信心滿滿,但轉了一圈過后,發現擺在面前的“牛娃”太多,頓時沒了底氣。
“最想進的那所民辦初中如果不能自主招生提前錄取的話,就要等搖號。搖號我是心很慌的,如果搖不進,今年又不允許考試了。沒有保底考試的話,那怎么辦?我們的公辦初中非常一般。”高女士說。
投了三個學校后,只有一所學校拋來橄欖枝,另兩所悄無聲息。高女士說,這所看中兒子的學校很不錯,但關鍵是,另一所更想去的學校老師也表示,雖然提前自主招生機會不大,但兒子能參加搖號的希望是非常大的。
“求穩吧,不甘心。沖一沖吧,萬一上不了豈不是全盤皆輸?”到底是要沖還是要守,高女士幾乎天天開家庭會議,還是決定不下來。
昨天,學校的約定期限到了。高女士在左右為難之中,最后還是帶著孩子的證書原件到了學校。“押上了重量級的幾本證書,學校寫了收條。”高女士說,學校表示會給兒子留這個自主招生的名額。
對高女士來說,這個“約定”不能帶給她“塵埃落定”的輕松,反而有了新的焦慮:“萬一最想去的學校打電話來了,沒了證書原件,該怎么處理呢?”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類似苦惱的,都是一些“次牛娃”的家長。“牛娃”不管哪所學校都在爭搶,但學校眼中的“次牛娃”家長,選擇很多,也更迷茫:“有些學校動得早,有些晚,又拖不起時間,這個最糾結。”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