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發帖稱,豐城一所農村小學食堂實行承包經營,強制學生在校就餐,且伙食質量差。
記者通過實地走訪得知,學校食堂確實存在外包。教育部門曾規定,農村學校食堂禁止對外承包,其目的是確保食品安全,凸顯公益性。
政策落實不到位、對于食堂伙食質量問題學生和家長沒有話語權,在校吃飯的孩子們的權益如何保障考驗著基層教育主管部門和政府的智慧。
伙食差家長忙送菜
當天中午共有三個菜,南瓜、雞腿、紫菜湯。一些學生稱“菜量較少,沒什么油”
9月18日,署名為“過客”的網友在網上發帖,稱豐城市隍城鎮中心小學食堂實行承包后,伙食質量差,學校每學期向學生收取900元~950元的包餐費用。除掉節假日,學生在校就餐總共160餐左右,平均每餐4元~5元。學生早上吃的只是一小勺稀飯,中午是水煮青菜,連飯也只有一勺,飯不夠還不讓加。一些寄宿生想到外面吃,學校又不讓。
豐城市隍城鎮中心小學是一所新建的農村學校,校門外分布著一些小賣部和小餐館。
9月24日,記者實地采訪了解到,學校食堂承包人和學校簽訂了十年的合同,現在已經承包了四五年。承包人原先是該校老師,現在調走了,食堂由他妻子繼續承包。
記者進入學校食堂,正是開飯時間,一些學生排著隊,在窗口打菜、打飯。
記者看到學生當天中午共有三個菜,南瓜、雞腿、紫菜湯。一些學生稱“菜量較少,沒什么油”。
“一星期能吃到幾次肉呢?”一位五年級的女學生稱,最多兩三次。
記者注意到,一些家長特意把自家做的菜送到了食堂給小孩吃。
一位六年級學生的家長告訴新法制報記者,她每周二都會來送菜,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而學校的伙食卻比較糟糕。
對于學校食堂伙食質量問題,一位知情人士分析說,承包人每年要向學校交幾萬元,自己至少也要賺幾萬。一個學生每個學期交900元伙食費,200人在校就餐,除掉上述開支和利潤,伙食能好到哪去呢?
承包人年賺幾萬元
食堂承包人劉先生稱,自己每年要賺幾萬元。教育部曾下發通知要求農村中小學食堂堅持保本微利的原則
食堂承包人劉先生稱,他一年要向學校上交承包費5萬元左右(此筆費用含劉先生在該校開的另一家商店的承包費),還聘請了4個工友做飯菜,每個工人每月800元工資,自己還要賺幾萬元,至于到底是幾萬元,他沒有明確告訴記者。
該校李校長表示,食堂經營產生的利潤,學校是不知情的。他一再強調,食堂的伙食質量應該算是不錯的。
李校長還說,反映情況的人可能不是學生家長,估計是在學校周邊開小餐館的老板。他向記者表示,學校食堂里每天都有肉,葷素搭配,3.5元一餐。就目前的物價水平來說,價格是不貴的。
該校一鄒姓副校長更是稱食堂天天有肉吃,餐餐都有。
但是,教育部下發的《教育部關于加強農村中小學食堂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發[2003]12號)曾這樣提到,目前農村中小學食堂的管理還很不完善,一些學校靠學生食堂贏利,伙食質量差、價格高。為加強農村中小學食堂管理,切實杜絕此類問題,該通知還明確要求“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則,嚴格按規定控制綜合毛利率和利潤率,嚴格控制食堂成本開支范圍,規范伙食價格”。
雖嚴禁外包但不得一刀切?
有些學校食堂簽訂的合同期未滿;有的學校食堂是由社會投資,成本目前尚未收回
2012年,教育部等十五部門印發《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食堂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強調學校食堂應以改善學生營養、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宗旨,堅持“公益性”、“非營利性”的原則。
《辦法》第十六條要求學校食堂一般應由學校自主經營,統一管理,不得對外承包。
然而,記者采訪中發現,學校食堂外包并非個案,隨便打開一些網站和論壇,都會發現有學生或家長反映學校食堂被承包后,引發伙食質量差的問題。
署名“于都家長”在于都論壇上發帖稱,于都縣車溪初中的食堂被承包后,學生飯吃不飽,菜沒一點油,如打半斤米飯最多只有三兩。
今年3月12日,萬安縣有學生家長在吉安市政府網站上反映,彈前中學食堂的菜難吃,而且存在多余的伙食費不退的情況。
對于食堂對外承包的問題,隍城鎮中心小學李校長稱實屬無奈,“學校當初建食堂,十分缺乏資金,就向教師和社會集資了70多萬元。而且現在由于物價水平高,只能吃到目前的伙食水平。”
“農村學校食堂禁止對外承包,是不可能進行一刀切的”。豐城市文教局監察室朱主任有些無奈地表示,有些學校食堂簽訂的合同期未滿;有的學校食堂是由社會投資,成本目前尚未收回。他透露,目前在豐城已經有四分之一的學校食堂自主經營。但對于農村學校收回食堂承包經營權,該市未出臺相關規定。
當地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師稱,作為食堂的承包人,肯定是要營利,而教育部門規定農村學校食堂一般情況下禁止對外承包,如何在過渡期提高伙食質量,這看似一個兩難的選擇,但實際上卻考驗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和政府的智慧。在合同期內,要加強監督食堂的伙食質量。對于簽訂合同期限較長的,需要當地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將食堂承包經營權收回。合同期滿后,應嚴禁學校再次對外承包。
據了解,從2008年起,上高縣就在全省率先對學校食堂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將原來的社會承包經營一律改為學校集體經營,并嚴禁個人承包或變相承包。
學校普遍未設膳食委員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學校未建立膳食委員會、未實行學校負責人陪餐制在豐城市是個普遍現象
不該外包的食堂外包了,應該微利的學校食堂利潤不菲,那么由此產生的“伙食差”問題,在取消合同尚需一個過渡期的情況下,有沒有別的方法來解決呢?能不能給學生和家長適當的話語權呢?能不能允許學生投票呢?
李校長稱,對學校食堂伙食質量有意見,學生可以跟班主任講,班主任再跟學校講,還有一個渠道就是通過召開家長會的形式了解學校食堂伙食質量問題。
但在采訪中,當地一位學生家長稱,關于伙食質量差的問題,他向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了幾次,但都不了了之。如果再反映下去的話,他擔心老師會對自己和孩子有意見。
事實上,教育部曾明確要求過學校采取多種措施保障學校食堂的伙食質量。《辦法》要求建立學校負責人陪餐制,并做好陪餐記錄。同時要建立由學生代表、家長代表、教師代表等組成的膳食委員會,發揮其在配餐食譜、食堂管理和檢查評議等方面的作用。
對此,李校長表示,該校沒有成立膳食委員會,也未實行學校負責人陪餐制。目前只有教師代表監督食堂伙食質量,并向記者出示了一份今年9月1日至9月24日的食譜記載記錄。李校長稱,學生及其家長如果是有反映,學校會馬上整改。
記者注意到,學生的早餐大都是稀飯、包子和米粉。從9月1日至9月24日,共有8天顯示的菜名有葷,肉的品種集中在雞翅(架)、鴨子、魚丸這三樣,其他均為蔬菜。當記者提出要拍照時,被李校長婉拒了。
記者在豐城市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采訪中了解到,學校未建立膳食委員會、未實行學校負責人陪餐制在當地是個普遍現象。
學生在校飲食問題待解
李校長認為,學校周邊的攤販安全隱患是最大的,出現問題誰來負責呢?9月16日,教育部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時稱,將要穩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至于能否讓學生自主選擇到哪里就餐,鄒副校長表示,寄宿生也是可以到外面吃飯。但在一般情況下,學校還是建議他們在學校里吃。如果寄宿生一定要去外面吃,得有家長陪同。
“學校實行包餐制,主要是擔心孩子學壞、變壞。”李校長稱,學生家長要求學校實行包餐制。因為把零花錢放在學生身上不放心,會出現用錢沒有規劃。
李校長還認為,學校周邊的攤販安全隱患是最大的。如果他們使用地溝油,出現問題誰來負責呢?
讓人感到欣喜的是,9月16日,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關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的意見》答記者問時稱,將要穩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逐步完善青少年營養標準,建立學生營養監測網絡,加快片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伙房或食堂等生活配套設施的建設。
或許,此舉能進一步解決農村學生的在校飲食問題。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