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眾生相
“輕裝”離校能不能給好書找個歸宿?
就要離開生活了四年的大學校園,除了對青春的回憶,大包小包的行李成為畢業生們頭痛的問題。而記者發現,為了“輕裝”離校,一些畢業生將經典書籍當廢品賤賣或者丟棄,令人惋惜。
散落一地的畢業論文,沾滿灰塵的小說、教材,七零八落的飯盒、臉盆、床墊……這不是廢品收購站,而是畢業季發生在中國人民大學宿舍樓下的一幕。大聲張羅著“回收一切可以回收物品”的商家在忙著歸攏這些“戰利品”,其中不乏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但是最多的還是書。
“這幾天是我們最忙的時候,學生們都開始收拾東西離校了,所以我們一天得來回往返好幾趟。”在中國人民大學東風5樓下守候了近兩個禮拜的“舊書香書店”的老板,一邊忙碌地挑著教材,一邊頭也不抬地告訴記者。“收來的好多書都是九成新,但是就算都沒開過封,這些教材也不能按舊書的價格回收,只能是廢品價。”記者發現,這些“廢品書”中不乏《百年孤獨》等文學經典。
而在北京大學校內的畢業生跳蚤市場,記者也見到不少經典書籍,如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至于教材更是隨處可見。“一本50元的書我們只賣不到10元,離校前還賣不出去就給收廢品的,或者直接扔宿舍了。”法學院一名畢業生說。北大、人大的不少畢業生告訴記者,搬家的時候行李太多,書又很沉,只好選擇放棄。
對于畢業生將書本賤賣的情況,不少大學老師都表示很可惜。在人民大學東風宿舍樓下,一位路過的人大老師一邊看著被當成了廢品的書,一邊感嘆:“換作20年前的大學生,寧可衣服被褥都不要了,也得把書扛回去啊。”也有老師建議:應該讓有價值的圖書流轉起來,一是讓教材和經典書籍更好地發揮作用,二是可以用來支援一些家境貧困的大學生。
針對網購實習證明現象,武昌某高校教務處負責人說,社會實習是大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前的“彩排”,而不是學校的硬性任務,如果大學生虛構實習經歷,對他們今后找工作是不利的。他表示,該校一旦發現有學生購買假實習證明,一定會給予相應處罰。
一所獨立學院的輔導員則認為,畢業實習糊弄過關,學生和學校都有責任,說明學校的培養機制有改進的地方,但實習始終是學生個人的事情,造假會使學生的誠信度和實踐能力打折扣,還是應該認真對待為好。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