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浙大國家科技獎勵大會摘獎11項 獲獎數全國高校第一

          首頁 > 

          地方

           > 浙江

           > 浙大國家科技獎勵大會...

          浙大國家科技獎勵大會摘獎11項 獲獎數全國高校第一

          在10日召開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浙江大學以第一完成單位承擔的11個項目獲得表彰,在全國高校中位列第一。

          11個獲獎項目中,浙大孫優賢院士領銜的“高端控制裝備及系統的設計開發平臺研究與應用”項目和浙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李蘭娟院士領銜的“重癥肝病診治的理論創新與技術突破”獲得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這些獲獎項目大多數是依托國家973項目、863計劃項目等大項目資助下完成的,承擔項目的科研團隊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農業部或浙江省的科技創新群體。

          “可持續發展是學校科研戰略路徑設計的重要內容,獲獎的數量會有變化,但科研研究的水平的總體提升,是學校非常重視的。”浙大常務副校長吳朝暉說,在這一過程中,教授本身的覺悟也發揮了關鍵的作用,比起爭取項目,教授們目前越來越多地關注科研的產出和對社會的貢獻

          參與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的陳寶梁教授認為,在一項持續的科研活動中,科研工作者自身的認識與堅持是最為關鍵的內在原因,學校大的科研環境也會產生影響。“我感到這幾年,學校的科研環境氛圍正在越來越朝著科研本身的規律回歸。”

          “大成果的獲得是需要積累和沉淀的,一般都是要經歷理論創新、技術突破和示范應用,這個過程少則10來年,多則20-30年,這也是科技成果形成的一個普遍規律。”浙大科研院院長陳昆松表示。

          陳昆松介紹,近年來,浙大在科研政策上努力營造有利教授創新的寬松環境,鼓勵教授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并在獎勵政策上體現成果導向和質量導向。“浙大的科技獎勵政策從1999年以來,已經先后改動4次,目的之一就是兼顧學科差異,鼓勵成果共享。”

          吳朝暉認為,浙大本年度國家科技獎的“高產”,是科學家潛心學術、十年磨一劍長期積累形成的碩果,也體現了浙大近年來堅持科研“內涵發展、質量優先”戰略的正向效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