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三江鄉小學的數十位瑤族學生5月15日可謂大開眼界,他們來到廣西科技活動周的活動開幕式現場——南寧市朝陽廣場,親自體驗了一些聞所未聞的高科技產品.
在活動現場,這些來自瑤鄉的瑤族學生,正在使用輻射檢測儀測量一塊礦石的輻射值。在這之前,這些學生還不知道“輻射”意味著什么.更不知道礦石的輻射值可以利用輻射檢測儀精確測出.
在16日的活動現場,來自三江鄉小學的瑤族孩子們不但觀看了精彩的文藝演出,還享受了一次豐富多采的“科技盛宴”。其中有科技書市、節能環保、綠色電力、防震減災等各類科普知識宣傳,有建筑節能新技術展覽、航空科技展示、海洋、生物等科普標本展等。
記者在現場看到,好奇的孩子們有的圍在講解人員旁邊,聽工作人員講解他們平時用的太陽能熱水器是如何工作的,有的孩子徘徊在恐龍骨架模型邊,有的去看顯微鏡下的金沙標本,有的在取“身處地災陷阱如何逃生”的宣傳單,還有的在參加有獎知識問答……孩子們在現場積極地參與這些有趣的活動,流連忘返。
這些瑤族孩子14日就已經來到首府南寧市。金秀縣位于廣西中部地區,距南寧市360公里,乘坐汽車需5個小時。從偏僻的瑤族小縣城,來到大都市首府南寧市,孩子們象是來到了另一個世界。航模、船模、恐龍骨架模型……,孩子們一來到南寧,就在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與科普活動零距離接觸。
當天下午,天桃實驗學校里熱鬧非凡。廣西自然博物館工作人員帶來的一只長約7米的恐龍骨架模型,吸引了不少同學圍觀。“這是真的還是假的啊?”有的同學為了一探虛實,還用手試探性地摸一摸。
看著小學生們好奇的眼光,工作人員賣起了關子,笑著說:“答案一會兒就揭曉。”當活動結束時,工作人員一邊拆除恐龍骨架模型,一邊介紹說,這是一只用樹脂制作的恐龍骨架模型,它是模仿出土于四川自貢的沱江龍化石制作而成的。真正的恐龍化石,很難有這么完整的。一旁的恐龍蛋化石,才是真正的化石。
在校園正中央的船模體驗區,算得上是當天人氣最旺的地方。男生們對船模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紛紛排隊要過一把手癮。每當船模在同學們的遙控之下順利沖關時,體驗區總能傳來孩子們激動的歡呼聲。
和天桃實驗學校的男生們一樣,金秀三江鄉合興小學的李云飛對船模也有著同樣的興趣。看著在水上疾馳的海模,李云飛不時激動地和身邊的小伙伴分享心得。當同學們慫恿他去排隊玩一玩船模時,這名男生卻顯得有點膽怯:“我不會玩,怕玩。”原來,在李云飛的鄉村學校,孩子們基本上沒見過船模、航模之類的東西,更不用說操作了。
“我們做老師的都沒聽過這些新東西。”李云飛的領隊老師趙彩云說,由于師資條件所限,很多鄉村教師的科普知識比較欠缺,在課堂上難以傳授給孩子。學校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遠程教學設備,讓學生間接地感受科普知識。這次來南寧,鄉村孩子們有了對科普的真切感受。
當天,全國科技活動周廣西活動在南寧市舉行。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黃日波介紹,本次科技活動周著重突出“推進自主創新、促進和諧發展”這一主線,安排了“科技惠及民生”等七大類300多項系列活動。這些活動將在廣西全區范圍內展開,是群眾性科技活動的一次盛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