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調查:杭州七成學生除學校布置的還有額外作業調查:杭州七成學生除學校布置的還有額外作業

          首頁 > 

          地方

           > 浙江

           > 調查:杭州七成學生除...

          調查:杭州七成學生除學校布置的還有額外作業調查:杭州七成學生除學校布置的還有額外作業

          北京市教委頒布新規,學校不得給學生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學生家長代為評改作業。

          上周,兩個和“作業”相關的新聞又引發了大家對“作業”的關注。

          小學生的作業現狀如何?要做多少時間?孩子、家長、老師有什么看法?在不斷要求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呼聲下,小學生們的負擔減輕了嗎?

          昨天,我們進行了調查。

          調查

          除學校作業外,七成學生有額外作業

          我們在各興趣班、培訓班隨機調查了近200名杭城一到六年級學生,其中三到六年級學生占90%以上。

          大部分同學覺得學校布置的作業比較合適,占73%,有23%的同學覺得作業多了,4%的同學覺得作業少了。各年級對作業量的衡量也不盡相同(見右圖)。

          每天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所需要的時間,中段在1小時內占大多數,比如三年級,在30分鐘以內的占35%,30分鐘到1小時的占38%。而年級越高,所花時間就越多,到五年級,超過1小時占47%,其中用時1小時至1.5小時的占26%,用時1.5小時至2小時的占16%,有5%的學生用時超過2小時。到六年級,超過1小時的作業時間更普遍,占60%,其中用時1小時至1.5小時的占39%,用時1.5小時至2小時的占21%。

          平時的作業,語文、數學占絕對優勢,其次是英語和科學,體育、美術、音樂及其他實踐活動占比重相對較少。

          盡管大部分同學覺得學校布置作業不多,但“總作業量”仍不輕松,因為大部分同學(占74%),每天都有“額外”作業,由爸媽或者輔導班布置。其中三年級占88%,四年級占54%,五年級占78%,六年級占75%。這些“額外”作業,耗時也很可觀。比如三年級,耗時30分鐘內的占72%,30分鐘到1小時的占22%,1到2小時的占6%。到六年級,耗時長的比例增長,耗時30分鐘內的占38%,耗時30分鐘到1小時的占42%,耗時1到2小時的占10%,超過2小時的占10%。

          小學生的睡覺時間,大部分在10點以前,六年級學生整體靠后,有18%在10點后入睡。

          家長糾結,作業真減了成績怎么出得來?

          學校布置的作業雖然不多,但孩子并不輕松,“額外”作業非常普遍,成績好的孩子有,不好的孩子也有,高年級的孩子有,低年級的也有,有家長主動布置的,也有老師建議家長布置的。補習班也很普遍,各年級,各程度的都在讀。

          五年級的金同學(化名),做作業速度比較快,除了在學校作業整理課上做的,回家作業一小時內肯定完成。但額外作業,做完就要花上一個半小時左右了。雖然離小升初還有一年,他已經開始為報民辦初中積累“資本”。一周的奧數題,基本量是50道,每天分分做,再加上一些閱讀理解題目。每周,還要上四次培訓班。即便是之前的寒假,也要上三個奧數班,包括兩個培訓小班和一對一培訓,另外還要每天做題練手感。

          “我們這個(作業、培訓)量,在班里算中等程度,比我們多的還大有人在。氛圍這樣,不管大人小孩都不敢落后。”金同學的媽媽說。

          一年級的蔣同學說,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一般半小時就可以寫完了:“聽寫一下生字、組詞,數學再做做口算。”

          蔣媽媽覺得,半小時書面作業,可以接受,但“筆頭減負了,口頭多了”,比如背課文,“不管課文后面有沒有要求背,老師要求每篇都要背”,有時候課文長一點,就要花上很長時間。她說,老師自己不會強行布置額外作業,但會建議家長讓孩子做做練習,有時候算上寫的背的讀的,再加上額外布置的,要兩個小時才能完成,弄好都要八點了,小孩也想睡覺了。

          蔣媽媽認為“比較理想的作業時間半小時左右吧,有時間帶小孩出去走走,該做的做好,讓孩子嘗試自己安排時間,想玩也能玩會。”不過,她又說,雖然現在學校在減負,但我們教育又是看成績,真減了成績怎么出得來?學校布置少了,校外要家長補習,小孩還是那么累,而且家長也增加了不少的壓力。

          縱深

          “回歸”題海為哪般

          雖然想著要“減”,但在目前的氛圍下,具體到個人,家長、老師甚至學生自己,總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走回老路,“回歸”題海。

          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作業結構,仍比較單一,以著眼當下學科知識的傳統型作業為主。

          一位小學老師說,很希望布置一些綜合類的作業,比如調查報告、觀察日記、閱讀推薦等等。這些作業,孩子們很喜歡,做起來也開心,而且實際鍛煉的是綜合能力。比如調查報告,要找人合作、溝通、討論,自己想選題、做調查、分析數據、歸納結論,遇到問題要想辦法解決,也需要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

          “但這些作業,只能在節假日布置。”這位老師說,布置這樣的“非主流”作業,時時“被束縛住手腳”。說到底,孩子的成績不能放,該布置的主科作業還得布置,“抄抄的少很多,但是題目還是得做,甚至讀課外書也是具有功利性的,課外閱讀,后面也是要做題目的。”測驗、統考、小升初,這些都是壓力,老師布置的“傳統”作業少了,非主流的多了,家長馬上就要來說了。人才評價體系不變,老師想要改變作業,很難。

          一位老師說,現在就業的壓力,高考(微博)的壓力,中考的壓力,在一層層前推,不少家長覺得,孩子以后要闖蕩天下有一技傍身遠遠不夠,簡直要練成十項全能。不單成績要好,交往能力要強,特長也要出挑,身體素質也不能落下。每天,除了學業上的,練琴、跳繩……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作業。

          重新認識作業的價值

          一位業內人士說,教育中需要一些作業,學習需要一個熟練的過程,作業有它的價值。但之前,這個價值被過度放大了,變成大規模的操練、題海,造成學生提起作業就恨,打擊了對學習的興趣。

          該業內人士認為,要改變機械操練、重復作業太多的現狀,單純控制作業量解決不了問題。如果大家還是瞄準做作業主要是為了提高考試成績,分分計較,雖然對書面作業有硬性的規定,學校減了量,家長還是會增加量,教育文化沒有改變,作業改變就很難有突破。

          研究、改革的重點,是給學生布置什么樣的作業,調整作業的結構,什么樣的作業占什么比重,總體量上怎么控制,減少機械性作業,增加實踐性、綜合性作業。并在這個過程中,反思我們的教育。

          “如果作業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意愿,不斷鍛煉運用知識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那作業會是另外一種形態,孩子也會愿意做。比如我們知道美國孩子的作業并沒有更少,但他們談到作業很喜歡。因為這些作業能激發學生好奇心、發展學習能力,不會讓學生厭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