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區中小學增課堂之效減課外之負 釋放自主
核心報道
傳統的“排排坐”現象少了,學生“搶著發言”的多了;老師一個人講的時間少了,學生深入思考的時間多了……
近年來,寧波市江東區中小學通過打造自主課堂、智慧課堂,設計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實行個性評價、多元評價等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增加學習樂趣。
課堂:個性生動釋放自主
寧波江東中心小學副校長陳元隆說,該校倡導“三精課堂”,即通過“三精”———精講、精練、精評,改進教師教學、提高課堂效益。學校還大力開發校本課程,一、二年級開設菜單課程,采用“學生走班、小班教學、發展個性”的模式進行;三年級以上開設主題課程,采用“教師走班、大班教學、主題滾動、拓展視野”的模式開展綜合性教學。
學校還通過試點智慧課堂、微課等形式提高課堂效率,講透難點、要點講深。
“我們認為建設高效課堂,關鍵要解決如何保障課堂的積極情緒與如何引導每一個學生優化發展。”江東外國語實驗小學教科室主任沃嬋嬿告訴,該校提出構建“六基”課堂,具體為:課始1分鐘自主學習,課中“10+X”協作實踐、課中100%獲得表現、課中20秒異動管理,延課0分鐘以及課間零距離。
沃嬋嬿說,要達到這個效果,就要求教師在課外了解學生與備課設計上狠下功夫,例如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不同層面的學習任務,實現課中100%學生參與學習互動;要求教師在備課中至少有三處預設為課堂的收尾,不再讓老師有借口拖課,還學生一個完整的課間10分鐘。
另外,江東外小還在每周五下午開設全校選修課———“幸福課程”,50余項課程,每一個孩子參與其中。“以前是學校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現在是孩子們想學什么,就教他們什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沃嬋嬿說。
寧波七中提出課堂教學“六個要”,即備課要“深”、上課要“實”、教法要“活”、手段要“新”、作業要“精”、輔導要“細”。
江東區教育局教育科負責人陸琦說,課堂是落實“輕負高質”的主要場所,這些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納者成為知識的探究者、思考者和體驗者,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
作業:立體多樣因人而異
近兩年來,寧波積極推進校本作業改革,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小學高年級每天作業一小時左右、初中每天作業兩小時左右,教師不得簡單地布置大量機械、重復的,反復操練的各種練習題,必須結合教學實際,精挑細選,控制適量,科學布置作業。
江東中心小學推出了“3+X”作業,3是指閱讀、鍛煉和實踐,要求學生分別安排一段時間用來閱讀、鍛煉和實踐,X是指學科作業。該校各個教研組還基于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特點大膽創新作業的形式,如語文組的“流動日記”、數學組的“計算小題卡”、英語組的“繪本作業”、美術組的“自制棋盤作業”、科學組的“身邊的小發現”作業。“老師們對作業的精心設計,不僅讓學生高效學習,也讓學生在多彩的作業中享受學習的樂趣,激發對學科的熱愛!”陳元隆說。
陳元隆告訴,該校還優化作業過程管理,布置分層作業,做到因材施教;學校還推出彈性作業。有些作業,對于已經掌握的學生,可以不做、少做或不做一段時間,很好地起到了獎勵和激勵的作用。
白鶴小學每個月第二周的周二是全校的“無作業日”。這一天,學校各任課老師不布置任何形式的家庭作業。“無作業”并不意味著放學后無事可做,學生們要全身心投入到德育活動中。今年9月的“無作業日”當天是教師節,全校學生參與“我為老師做課件”主題活動。
評價方式:彰顯個性和多元
寧波從2012年起就取消小學三年級及以下年級各種形式的統測活動,積極探索豐富考試形式,多元評價,低年級不進行筆試,更加關注成長過程,進行多元測評。
江東外國語實驗小學的評價改革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每一次上課、每一次作業、每一次活動”等的表現。例如,數學的評價從學生每一次的上課聽講、舉手發言、作業質量、數學游戲參與程度這些方面出發,賦予一定的等級。期末,各項成績之和就是學生的綜合表現成績,以此引導學生體會“成功始于點滴積累”的人生感悟。
江東中心小學校長助理袁魯介紹,該校實行“星光燦爛”學生評價工程,注重過程和情感態度評價,滲透每位學生都能發光和燦爛的多元發展理念,通過文明星、學習星、健康星、環保星、安全星、關愛星、自主星、特長星和以班級特色和學生個性等十顆榮譽星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
“星光燦爛評價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潛能,釋放了學生心理壓力,提升了教育教學效率。”陳元隆說,這種評價模式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得到了不同的發展,使很多成績一般或者不好的學生變得自信、開朗、樂觀起來,重新點燃了學習的熱情,使成績較好的學生學習更加自主,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學習。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