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馬上就要開始了!成都市不少小學都利用周末召開小學新生家長會,指導家長做好孩子上小學前的準備。記者昨天在天涯石小學、石室小學等學校看到,許多新生家長帶著筆記本認真聽老師的專題講座,希望能盡量當好“學生家長”。
孩子上小學,家長該做哪些準備?記者昨天采訪了天涯石小學校長黃敏潔和石室小學校長曾蓉等。
幼小銜接 家長先上課
昨日,天涯石小學校長黃敏潔專門針對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幼小銜接”問題舉辦講座,指導家長認真閱讀入學指南。她建議家長要“學會讀懂孩子、試著了解小學”。
黃敏潔說,新生家長應認真閱讀小學提供給家長的學習資料,比如新生入學指南、告家長書等,“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要第一時間與老師溝通,這樣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掌握一些基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她認為,家長還應學會“讀懂”孩子——孩子身體健康嗎?孩子心態好嗎?孩子思維發展好嗎?千萬不能只在物質上滿足孩子。
黃敏潔認為,家長還應好好了解孩子即將就讀的學校。“小學不‘小’!要解讀小學,要考慮三個問題:一是小學要學哪些課程。對孩子們學習的每門課程,家長都要重視、支持,正確引導孩子不能偏科。二是小學對孩子有什么要求。三是小學對孩子的培養目標是什么。”
開學前后 營造氛圍很重要
“由幼兒園、學前班到小學,是每個孩子一生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從入學開始,孩子的生活內容不再僅僅是游戲玩耍,而要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既要按時完成規定的作業,又要參加各個階段的測驗、考試,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石室小學校長曾蓉指出,嶄新的學習生活將在孩子面前展現,面對新的環境、新的要求、新的作息制度、新的行為規范、新的活動規則等,孩子在感覺新奇之余,還需要逐漸適應和學習遵守——這對孩子的意志有較高的要求。
曾蓉建議家長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和孩子共同學習、游戲(可以講故事、看連環畫、下棋、拼圖等),在此過程中培養孩子一定的閱讀、思維和動手能力。每天保證一定的時間讓孩子自己安靜地閱讀、游戲,使他能集中注意力,有始有終地完成一件事情。如:看完一本連環畫、拼一個完整的拼圖、搭一個模型等。引導孩子經常收聽廣播,觀看新聞,從小培養關心時事的好習慣。通過日常生活、家庭活動,讓孩子了解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
相關鏈接
孩子上小學 要做好哪些準備?
準備必需的學習生活用品
學生的文具應簡潔實用,不帶任何娛樂性質,同時注意安全性。
1、書包:大小適中,以能裝進16開大的課本為宜。不購買休閑運動包。
2、樸素大方裝飾少的筆袋1個。大小以能裝進5支鉛筆,一把直尺、一塊橡皮為宜。杜絕玩具似的文具盒。
3、鉛筆:棱桿2B木制鉛筆10支(建議不要準備自動鉛筆)。
4、橡皮:白色、長條形繪圖橡皮。
5、小剪刀:圓頭,不用尖頭剪刀。
6、直尺:長約20厘米,透明無花紋,無玩具功能。
7、墊紙板:白色、32開(作業本大小)、2-3個。
8、美術用具:水彩筆(12色)、膠棒、色卡紙。
9、體育用具:合適的運動鞋。
10、小型削筆機一個(家用)。
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1、家長需要幫助孩子調整“生物鐘”,和孩子一起制訂一張接近小學學習生活的作息時間表,注意勞逸結合,保證每天10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并督促孩子嚴守時間概念,培養孩子按時就寢、起床、用餐、學習、游戲、鍛煉的習慣,讓他們逐步具有守時的意識,及早適應正規的學校生活。
2、初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能自己梳洗穿戴、吃飯;學會使用鉛筆和卷筆刀、學會整理書本、鉛筆盒、書包等;學會掃地、抹桌椅、清洗抹布等小家務,使孩子盡快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給孩子安排一個獨立的學習“小天地”(書房或小書桌),桌椅的高低要適中,具有較好的采光條件。還要讓孩子明白這是自己學習的場所,并能教會孩子自我管理這個“學習天地”,學會有序放置和整理學習用品和書籍,使物品放置順序化、固定化,用完即歸位。(成都日報 記者 周波)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