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早教機構文軒YOYO國際繪本館、親子啟育堂向全市嬰幼兒正式開放,現場還推出了適合0-6歲寶寶的早教活動,供家長們參與體驗。為了讓更多的家長能感受并參與,每項活動對每輪參與人數和時間進行了限定,但聞訊前來的家長大大超出預期,不少家長只有帶著孩子在“外圍”參觀。“現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獨’二代,家長的文化程度也普遍提高了,他們更加重視對嬰幼兒特別是0-3歲年齡段孩子的教育。”文軒幼兒教育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文彩娟說。
參加早教 絕大多數3歲以下
記者在現場看到,參加活動的寶寶絕大多數是3歲以下的,不少還不到1歲。一位80后的年輕媽媽告訴記者,她朋友的孩子一直在接受早教教育,感覺要比同齡的小孩聰明、獨立,因此她帶著9個月大的兒子來參觀和體驗一下,順便為兒子選擇適宜的早教課程。市民黃先生的女兒才8個月大,已經在這里接受了一個多月的早教教育,他說,孩子課堂上主要是“玩”,但玩什么、怎么玩和在家里時完全不一樣,老師會有意識進行引導、啟迪,孩子也玩得很開心,自己還學到了不少觀察孩子、和孩子溝通的技巧。
渴望早教 家長重視超預期
“今天上午,已經有近百名家長來咨詢早教課程了!”啟育堂園長董婷婷說,成都家長對孩子早教的重視程度超出他們預期。據介紹,在啟育堂試運行期間,他們曾對成都0-3歲寶寶的父母做過調查,家長們普遍表示,他們愿意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但不知道如何和孩子相處,因此,對于親子味濃厚的早期教育,家長們歡迎而且渴望。
“早教的第一堂課,就是教家長們如何俯下身來和孩子交流。”董婷婷說,早教以孩子為關注對象,從孩子的視角來看世界,讓孩子自己選擇感興趣的事物,老師和家長只是引導者和支持者,這樣可培養孩子自主、獨立。
早教主題 學“漁”不學“魚”
“通過早教能讓孩子學到什么?”“教不教孩子識字、算數呢?”在早教區域的咨詢臺前,不少家長這樣問道。“很多家長認為,早教就是讓孩子學會什么知識,這其實是一種認識誤區。”啟育堂教務主任桃子說,早教是素質教育,其主要目的是激發孩子的潛在素質,培養并提高孩子的情商、智商、體商。
桃子還指出,一些家長出于攀比、虛榮心理,過早地訓練孩子翻身、走路、說話等,“這樣不遵循孩子的生長發育規律,反而是拔苗助長。”比如,有的寶寶不足5月就會翻身,家長覺得這是一種好現象,甚至有意識讓寶寶不斷翻身,這樣并不好,2歲前的孩子每四個月為一個成長周期,5-8個月的寶寶才需著重鍛煉并學會翻身、爬、坐。(來源:成都日報 記者 王眉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