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4·23)是世界讀書日
世界讀書日,孩子們究竟喜歡讀什么書呢?上周,記者在成都市石筍街小學、北站小學、龍江路小學、雙流棠中外語學校等校園,做了五十余份關于“你最喜愛的讀物”調查。
調查發現,如今的孩子每天的閱讀時間大概在40分鐘—60分鐘之間,作業之余,睡覺之前是集中的看書時間。孩子們喜好的書籍類型多樣,除繪本外,網絡小說、潮人雜志都在書單之列,而十多年前的“必讀書目”《四大名著》、《安徒生童話》、《舒克貝塔》等,已鮮有孩子喜歡。
調查顯示,《知音漫客》、《笑貓日記》、《兒童文學》、《淘氣包馬小跳》系列、《皮皮魯》系列、《愛心樹》等流行的兒童讀物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書籍”。讓人意外的是,有部分小學學生也喜歡看《藏地密碼》、《鬼吹燈》、《明朝那些事兒》等偏成人化的作品。
怎樣讓他們更愛讀書?
科學綠色閱讀改變“屏幕后”一代
“我們發現,2000年以后出生的學生大多數把課外時間花在了電視、電腦、手機等這些電子產品上,我們因此形象地稱這一代為‘屏幕后’。”昨日是世界讀書日。由成都市教育局、金牛區教育局、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中國項目等單位聯合主辦的、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科學閱讀教學研討會在石筍街小學落幕。
北美環境教育學會理事長馬科斯博士擁有超過15年環境教育的國際經驗。他為成都市數百位教師介紹了國外科學閱讀的方式,“教師常把課本上的一個知識點拓展開來,鼓勵孩子走出房間,比如布置作業要求在圣誕節觀察身邊有哪些鳥類,這樣既讓學生接近了自然、同時也需要翻閱書籍查詢鳥的種類。”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