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東華大學一名大三男生參加千米體能測試時猝死,導致該校所有學生的長跑項目被叫停。這也是繼廣州馬拉松事件之后本月猝死的第三位年輕人。11月28日,沈陽晚報記者采訪了沈城多所高校,其中部分高校出于安全考慮,幾年前已不再進行傳統的男生千米、女生八百米項目測試。跑,擔心學生安全問題,不跑,學生的心肺功能不斷下降,這個兩難命題正困擾著高校體育教師。
怕出現意外部分高校取消長跑
王瑩是2011級東北大學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幾天前,她剛剛參加完第一學期的體能測試,其中八百米是女生的必選項目。“跑了3分50秒,照滿分差20秒呢。”王瑩對自己的成績并不滿意。她的寢室四名同學,有兩人跑了滿分,另一名同學和她成績差不多。
其實,王瑩的八百米成績還算過關,一些同學成績遠不如她,有的甚至跑不下來,有的雖然堅持到終點,但卻嘔吐不止,很長時間無法恢復。
并不是所有高校體能測試中都保留著長跑項目,從2006年前后起,沈陽大學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相關規定,用三分鐘臺階實驗替代了傳統的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項目。“這主要出于安全考慮,因為許多高校都曾出現過學生猝死事件。”學校一名體育老師表示。
約兩成大學生體質不達標
沈陽晚報記者從沈城一所高校了解到,目前該校學生體質監測主要有身高、體重、肺活量、立定跳遠、握力等幾項,但監測數據并不樂觀,大學生體質呈逐年下降趨勢,甚至約有兩成學生體質不達標。
一位多年從事體質監測工作的大學教師總結出這樣一個規律:北方人不如南方人;醫學院校不如其他高校;本科生比不上專科生;大一、大四不如大二、大三。這位教師解釋說,北方學生身型粗大,南方人靈巧,在體質測試中,南方同學更易有好的表現。體質與成績成反比,醫學院校學習最累,學生運動時間相對較少,所以醫學生體質相對要弱一些。本科生弱于專科生也屬同理。大一新生剛剛經歷高考,疏于鍛煉,大四學生忙著考研、找工作,運動時間也自然減少,體質上也會略有降低。
一名體育老師直言不諱:由于沒有監督機制,目前大學生體質監測有些走形式。按理,體質不達標無法畢業,但哪所高校能夠因為學生體質不達標耽誤學生前程?
長跑應堅持但形式應創新
大學生體質令人擔憂,但目前又沒有促進學生提升體質的硬性措施。“你看看,現在學校的運動場多干凈,單杠、雙杠等學生能隨時利用的簡易運動器材都不見了,晨跑或是取消,或者成為擺設。”一位體育老師憂心忡忡。
如今,沈陽部分高校因為學生猝死的個案取消了持續多年的長跑測試。“其實,猝死的孩子本身就有心臟病,但家長怕影響孩子升學,有的刻意進行了隱瞞。”一位資深體育教師說,運動猝死個案不僅過去有,現在有,將來也會存在,不能因噎廢食。
東北大學體育部張銳鋒教授說,跑步是提高學生體質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應該持之以恒。但可以對跑步方式予以改革,并不一定采用激烈的競速方式,可以規定一個時間,如十二分鐘,八分鐘,讓學生量力而跑,速度可快可慢,跑不動甚至可以走。只要長期堅持,一定能起到提升學生體質的效果。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